【48812】庆阳五绝丨裹香而来的远古图腾——香包
丝绸彩布做底、银针丝线为笔,飞针走线间,鱼虫鸟兽、十二生肖、香囊佩饰等夸姣物象便呼之欲出,这些绘声绘色的形象,托物寄情,托物抒怀,驱邪辟秽……这便是庆阳香包,一个具有悠长历史渊源的文明手刺。
庆阳,岐黄文明的发祥地,中医药开山祖师岐伯的故乡。据史料记载,岐伯常佩带内装草药的药袋防疫驱瘟,并由此在当地盛行,渐成风俗。因此,带有香味的草药被称为“香草”,发出香味的药袋被称为“香包”。
2001年,文物工作者在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塔体内发现了一个保存无缺的金代香包。这个香包通体由黄褐色织锦绣制,呈椭圆形,玛瑙宝石带链,周边选用传统锁边工艺,底部有适意式的凤爪纹饰。主体为海棠花,用五颜六色丝线绣制而成。花叶造型从颜色到形状层次分明,富于改变,虽年代久远,仍美丽如新。因双塔寺制造于金大定十年(1171年),距今近千年,故称“千岁香包”。“千岁香包”的出土,再次证明,香包在庆阳有着悠长的沿用和广泛认同。
透过层层厚重的文明沉淀,庆阳香包传承至今,仍保留着上古时期的文明形状,古拙而又拙巧、原始而又鲜活,实属千年传承中生长起来的文明珍宝。2002年,庆阳市遵照风俗、适应民意、对接商场,举办了首届香包风俗文明节,香包工业,大放异彩。也因为此,庆阳市被我国风俗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2006年,庆阳香包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2014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同意对“庆阳香包”施行地舆标志产品维护。庆阳香包风俗文明工业群被命名为“国家文明工业演示基地”,我国庆阳端午香包风俗文明节被颁发“美丽我国·最佳惠民品牌节庆奖”。
现在,庆阳香包不仅是独具魅力的艺术品,更是有着可观经济效益的产品。在当地妇女的巧手飞针间,小香包已成为庆阴文旅工业高质量开展的一大品牌。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庆阳香包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贺梅英在缝制香包。(材料图)
在很多庆阳香包绣制传承人的带动下,广阔家庭妇女在香包绣制中拓荒了新生活。近年来,庆阳市将“非遗”传承与文明工业相结合,将优异“非遗”传承人培育成村庄复兴带头人。经过一系列方针的扶持,全市8县(区)各香包公司将出产环节要点放在农村地区,由企业来供给样式、订单数量等,探究出“专业团队规划、艺术大师带动制造、千家万户参加出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安排营销”的风俗文明工业高质量开展新路子,构成“基地+公司”“公司+农户”“艺术大师带动农户”“集体会议”等工业运营形式,陈旧的香包文明完成了创造性转化、立异性开展。
第十三届庆阳香包风俗文明节上,挂满了琳琅满目的香包。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现在,国内20多座城市设有庆阳香包线下出售门店。庆阳多家香包企业远赴法国、意大利、荷兰、韩国、埃及、蒙古等国进行文明交流,小小香包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的桥梁。全市香包从业者逾10万人,年出产香包逾千万件。小香包已成为庆阳市带动大众致富的“大工业”、促进文明工业高质量开展的“大引擎”、对外文明交流的“大品牌”。